2023年6月10日,由UCMT承办的“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2-系列分论坛”第五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为主题,以“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为特色,邀请国内数十家商学院院长、全国管理学界同各大企业精英人士,共话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探讨管理未来发展。
本场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UCMT分别就《信任、风险与创新——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管理与投资决策》、《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医疗大健康专题》为主题展开分享。
在上海管理科学论坛UCMT医疗健康专场分论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丞教授分享了她的研究——强基是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之根本。以下为黄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有删改)。
黄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强基是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之根本》
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做分享,能够与各位嘉宾共享上海管理科学论坛UCMT医疗健康专场分论坛这场盛事,也祝贺新同学,能在未来的学术的道路上和行业的发展上有更好的前景。
我分享的题目是《强基是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之根本》,期望对大家有一点点的启发。我把整个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把最关键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01
宏观大势分析
现在大家在从事医疗相关研究,是因为我们拥有身体,希望每个人都能身心健康。在座各位觉得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没有病最重要。那我们该做什么呢?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的健康中国专题节目上,有对几位专家的采访。专家说:基层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如何,考验着健康中国行动的实际成效。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强基是实现健康中国重要的基础。
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想要真的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结核病学家爱德华·特鲁多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所以它的功能非常有限,重要的是不要生病,或者是在小毛病的时候及时去治疗,等到出现大毛病的时候,治愈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即使是大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得癌症并非无药可治,也不是说生命马上走到尽头,而是心态上出现问题被吓死了。
1. 中国老龄化趋势十分严重
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相对不平衡,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众多的国家。大家可以看到东西部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可以看到当下老龄化的情况,可以看到儿童数量的相对缺乏。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出生率也在降低,这就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为老龄化严重就会导致慢性病或是其他疑难杂症的产生。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9.8%,65岁以上也超过14%,老龄化是极其严重的。死亡率实际上是相对比较平稳的,而出生率基本上是下降的,这就导致人口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负值。所以现在我们看到,政策鼓励生二胎或者三胎。但是因为工作的压力、强度之高,大家觉得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机会成本太大了,还是不想要孩子。
现在是2023年,按照预测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差不多到2040年前后,这个趋势才会平缓下来。换句话说,实际上我们现在就在面对老龄化,同时还是未富先老的社会。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世界老龄化排名在第47位。
按照现在老龄化迅速增长的趋势下去,中国的老年人口比重会迅速赶上经合组织国家。现在,中国慢病占到了死亡诱因的85%,逼近于经合组织国家,这就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挑战。在座各位和你的团队,以及大健康领域的群体太需要人才了,现在缺的不是别的,是缺人才,所以希望在座各位能够进行模式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期待在各自生活和工作的领域,乃至于你所交往的领域中不断地去推进创新,不断地传播和弘扬这些理念、模式和价值。
2. 慢病成为影响国民生命的最大因素
不仅中国整体处于老龄化的状态,各个省份、自治区之间老龄化程度的悬殊也是极大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上海的60岁以上人口占23.38%,而西藏则是8.52%,它们之间的悬殊非常之大。对于老龄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地方,采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癌症以及慢病就占到了2/3,这才影响生命最厉害的部分,我们如何来解决它?我们经常说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慢病,它们有哪些诱因呢?慢病的预防有谁来做呢?医生可以帮你来做,但是更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做,主动健康才是更为重要的。主动健康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自己不是积极的心态,总是抱有焦虑、烦躁、怨恨、恼怒等负面情绪,那就难免会生病。
我们在不同年龄段,面临不同的压力、不同的问题,年纪越大的人相对来说患疾病的概率更高一些。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生活方式却可以自由选择。有时候我们自己认识到这一点,应该早点睡觉,但就是睡不了,这与你生活的环境有关系。都说欧洲人特别会生活,在座一些学生读法国的项目时,就会体会到他们为什么可以那样生活,而我们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因为各有各的国情,双方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个慢病,它们的知晓率、治愈率有多少,实际上都是供方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也是供求双方或者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慢病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现在,我们国家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排第一,从中也能看出可作为的地方有多少,我们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我们如何高质量的发展。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肥胖和超重率超过50%。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5年前都有所提升。除此之外,精神疾病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这些让我们大家深刻的领会到,原来心身健康真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你焦虑了以后,正常的人也变成不正常了。精神分裂症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在一定的压力之下,超过了其承受力的时候,健康的人也会变成不健康的人。
中国在医疗费用支出上,花费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可以的,但是相对于OECD国家则偏低。中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在逐年加速增长,所以大家会看到我们的医疗费用变得越来越昂贵了,或者说对国家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在我国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非常幸运的是国家肯去进行医疗卫生投入,中国的公共财政对卫生投入的年增长率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这里我整理了我国卫生费用的结构,包括医保和相关领域,它是怎么样花费的,它的结构如何。现在,个人的支付比例降到了30%以下。总体来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健康是成正比的,而这就意味着我可以拿钱使我的生命变得更长,也就相当于可以买生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家还是愿意砸钱的。但遗憾的是年增长率这样的趋势不可持续,如果按这个模式下去的话,60%的花费是贡献到了我们的费用的增长里的,大家是在住院的状态之下花费出去,这是大家都不期待看到的一个结果,而这样的结果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我们的财政也是难以支持的。所以从源头做起非常重要,也非常简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把自己的健康先管理起来,等到需要医疗援助的时候我们再予以援助。
3. 每个人都应具备健康素养
毫无疑问,健康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如何去做。简单来说,健康素养是一种让自己变得健康的能力,而不是健康本身。如果你有让自己变得健康的能力,那你自然就会运用这样的能力让自己保持健康。我们每个人可以把这项能力传播给自己的孩子、家中的老人、自己的亲戚、朋友,你可以告诉他们,健康非常简单,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健康。
2021年,我国的健康素养水平是25.4%,这意味着每100个16~69岁的人群中,有25人具备了健康素养,只有1/4,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座各位都可以推动健康管理,实际上是要做到尽量不生病。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经不断地在进行提升,但在2021年农村和城市之间还有十个百分点的差距。疫情期间,丁香医生专门做了一个调查:“你认为什么是健康?”,大部分网友认为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实际上这个词可以换成“心身健康”:心健康,身自然健康,如果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当然也影响你的心情。所以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医保的报销的比例差别很大,城市更高一些,农村相对更低一些,现在统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但实际上还是会有不同地区的差别。相应地,城乡居民之间健康水平也有一定差距,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据统计,心血管病死亡导致我国人均寿命缩短4.79年。如果能够攻克掉心血管疾病,就可以使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增长4.79年。哪怕是能够实现1/3或是1/4,也是非常可观的。
中国GDP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但是人均GDP在2022年只排到了第68位。人均GDP增长,个人可支配收入就高了,可支配收入高了,人们就愿意过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经常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强起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才,意味着健康,意味着生活的水平都有显著提升。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的健康圈变了,支付方式变了,服务模式变了,创新在不断地发生并发挥作用。
02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有巨大的刚性需求无法被满足,包括医疗健康的需要被释放以及刚性的增长、长期存在于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等问题。在疫情的影响、老龄化的加剧、经济增长的减缓等叠加影响下,对于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医疗资源在空间、城乡之间的分布失衡,中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一二线城市更是集中了全国约70%的医疗卫生资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基层医疗资源过于弱化,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目前,卫生系统的资源配置是“倒三角”的资源配置医疗体系,想要将其正过来,成为“正三角”式的正当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目前还难以实现。
中国现有医疗卫生体制下,是医院、医生、药品和检查四位一体的一元化经济利益共同体。
在国际上,这四个部分是分开的,但是在我国国内,这四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03
医改变迁、健康中国战略、分级诊疗与强基高效
我要说的第三点,就是医疗行业内的变迁。
传统医改变迁,从原来的为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形成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到后来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农村医疗保险,包括新医改,包括现在这些制度,在2009年解读跟今天完全不一样,而且一点都没有过时,依然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实现全民医保的过程中,把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城乡医疗疾病保险,但是这里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是它的保障的程度提高了。
今天的医疗改革如同山体一样,原本是挤在一起的,从中抽出任何一部分都有可能造成坍塌。改革走到了正确的道路上吗?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真正要去落实,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研究。在座的各位,你所遇到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如何提高到管理的高度,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科学的管理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究。
与之前相比,医疗理念有所改变,现在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做大做强、做高做精,而是一切都以人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以健康利益为根本利益。
我们设立了分级诊疗制度,但后来发现,还是医院越变越大,基层相对越变越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提到强基。强基不仅仅是说要有基层医疗机构,而是说高端的医疗机构,三甲的医院,你也同样有责任帮助强基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
我们刚才提到分级诊疗制度,它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所有的文件都讲,搞好分级诊疗是重点,而分级诊疗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在国际上这早已经被解决了。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强基层,建立签约制度,就是要从基层做起。那么我们如何来强基层,为什么要强基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级诊疗,它就是要把基层强起来。分级诊疗建成之日就是医改成功之时,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建设实施要更加注重的四个方面:早期预防和优质协同、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二十大”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新医改方向定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分级诊疗的未来发展,就是要强化基层,从4个方向打出组合拳:
一是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二是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三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分级诊疗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完善促进分级诊疗的体制机制。
04
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基思考
我认为强基层才是我们国家最期望推动的,无论是医疗联合体,还是家庭医生,还是我们所有的改革,实际上都是期望他们回归到它的本位。我用一个词叫做“智慧开拓”——要不忘精髓,创新弘扬“赤脚医生”精神。我们在那样的一个战乱的年代,从封建的社会中开辟了新中国,而在新中国这样的极不发达、百废待兴情况之下,探索出了“赤脚医生”这一条特色道路,解决了健康问题。现在,在座各位应当弘扬这种精神,找到更好的发展思路。
黄教授提到:我们应勇于担当、立足当下,开创健康中国新境界,我们每一位都应当是开创者、担当者。我们要从当下来创造自己的价值,昨天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唯有把握现在。
分级治疗对当下中国来说十分重要、意义深远。经过这一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当几乎十四亿人都感染新冠病毒时,更是凸显了分级治疗的必要性。我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家的老人能够健康长寿,所以要想办法保护老年人,想办法让我们的长辈生活得更健康,因此,基层的医疗机构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的工具,创新性的方式,都是我们的研究的论题,也是我们在实践当中可以践行的可能的方式。
黄教授指出,对于医联体的发展,要寻求其内在动力和运作机制,做到声誉、品牌、级别、服务能力的提升,利益共同体的资源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享用了比较优势的恰当利用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成本下降带来的边际收益的递增效果,从而发挥其比较优势。
目前,医疗联合体的机制仍在探索中,要去定位、探索它的机制,就需要用到协同效应,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甚至是远远大于二的效果。在协同效应下,医疗联合体要尽可能保证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而不损害其他成员的竞争力;即使某一成员在医联体中的竞争力有所削弱,但它却能通过给予其他成员更大的组合优势而使整个医联体获得协同价值,不怕吃亏才能共赢,创造更大的价值。医联体的协同效应价值创造一定程度上才是其永不枯竭的增长源泉和该组织形式存在和演进的根本动力。
真正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就要强基协同利民惠康,秉承健康优先的核心理念,做到供方价值医疗和价值健康,需方主动健康,希望在座各位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