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由UCMT承办的“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2-系列分论坛”第五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为主题,以“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为特色,邀请国内数十家商学院院长、全国管理学界同各大企业精英人士,共话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探讨管理未来发展。
本场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和UCMT分别就《信任、风险与创新——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管理与投资决策》、《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医疗大健康专题》为主题展开分享。
以下是分论坛的主要内容。
杨 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 助理教授
《战略投资、技术变革与初创企业的创新轨迹》
杨教授首先介绍了企业战略投资在创业融资中的作用,认为企业内部的直投部门或母公司控制的投资机构对外部创业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投资目的和周期均区于传统的初创企业风险投资,服务于企业战略,投资周期长。
通过研究,杨教授得出如下结论:来自成熟企业/巨头的战略投资显著增加了初创公司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搜寻活动。
对于未来发展,杨教授表示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在新兴科技领域中引发技术趋同的重要机制;
对于初创公司的潜在风险:技术搜寻轨迹的改变;
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在技术变革中通过投资学习新技术的有效性。
单宏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 助理教授
《ESG风险与银行信贷关系》
单教授指出,银行业作为重要的金融媒介,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资金,银行正在更积极地讨论ESG如何融入他们的商业模式,与ESG目标挂钩的企业贷款也正在快速增长。
那么,银行是否应该关注其借款人的ESG表现?单教授表示:
一种观点认为,银行应当仅仅关注借款公司的财务业绩,而非ESG评级。因为ESG投资成本较高,且主要受益方为股东,社会利益相关群体,而非信贷机构(主要依靠利息收益与本金)。
另一种理论观点认为,银行应该关注借款公司的ESG表现:
第一个原因是,较差的ESG表现最终可能转化为更大的信用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推动解决ESG问题可以减少公司的下行风险,同时发现ESG风险与贷款利率高度相关。
第二个原因是,银行关注自己的声誉和社会口碑,并担心与ESG评级欠佳的借款人开展业务可能会削弱这种资本的价值,影响其未来获取社会资源与客户的能力。
通过实证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单教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一、总体而言,银行似乎越来越意识到ESG相关问题,并在他们的信款决策中将其考虑在内。同时,“匹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银行之间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ESG评级较高的银行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好ESG评级的借款人。
二、ESG评级较高的银行会对借款人施加压力,促使其在时间推移中改善其ESG水平。同样,银行更有可能与遭受ESG相关负面事件的公司断绝联系。这些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利益相关者可以透过银行业,影响借款公司,使其履行社会责任。
三、我们的结果表明,在信贷安排中,ESG问题非常重要。我们相信这些结果凸显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银行在其中如何扮演适当的角色,以及为如何适当地激励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等等方面。
郑 雪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行为学 助理教授
《你感受到了我对你的信任吗?不确定环境中信任的感知和发展》
分享伊始,郑教授首先通过信任游戏与大家进行了互动。在互动后,郑教授介绍了信任的学术定义:信任是 “个体以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为基础, 自愿使自己处于易被对方伤害的地位的一种心理状态”。
随后,郑教授表示:在面临不确定时,信任非常重要。通过多项研究发现,来自荷兰,美国,中国的下属,对主管有天然的不信任感、怕被剥削,愤世嫉俗的感受。
最后,根据现实准确性模型和权力理论,郑教授对于信任元感知提出了三大假设:
假设1.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动双方对信任的元感知会变得更加准确。
假设2. 权力不平等调节了时间对信任元感知的积极影响,与权力不平等的互动关系相比,权力平等的互动双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信任感知上变得更加准确。
假设3. 较高的信任元感知准确度预示着双方绩效的提高。
杨晓兰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副院长
《基金经理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李 茜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副教授
《Cover up the vi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language manipulation in emerging markets》
肖 懿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助理教授
《Does Firm Financialization Affect Optimal RealInvestment Decisions?》
肖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的金融化,中国有超过了25%的公司进行了短期投机性投资,而投资的收入占中国GDP的比例接近50%,现有的研究集中在金融化的宏观或产业层面的问题。
通过衡量投资效率和公司金融化的方法,肖教授发现金融化公司的投资效率被压低,表明投机性金融市场投资损害了公司投资效率,金融化对公司投资效率的抑制作用在董事会监督强度较弱、财务人财务水平低以及非国有企业的公司中更为明显。
结果表明,金融化造成的投资扭曲可以通过强大的内部和外部治理,以及管理者的金融专业知识来部分缓解。
黄丞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副教授
《强基是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之根本》
首先,黄教授通过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2050)、2022年全球老龄化程度排行、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占比情况等数据分析,认为慢病占到了中国 77% 的健康生命年损失和 85% 的死亡诱因,与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情况相近。
《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显示: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3年的33.9%,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008年的24.7%、34.9%分别提高到30.1%和36.0%。2013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达到73.2%,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达到56.6%,城镇(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达到56.7%。
今年3月25日,习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介绍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宏观大势后,黄教授介绍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别是:巨大的刚性需求无法满足、空间&城乡资源分布失衡、“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和冲突频发,对于这些问题,黄教授表示应该从医改变迁、健康中国战略、分级诊疗与强基高效这四大方面进行改善。
接下来,黄教授表示:2011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基本医保已覆盖96%的人群,已跨入具有全民医保制度国家行列,同时建立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三回归”,医院要回归公益性,医生要回归治病救人的角色,药品和耗材要回归治病的功能,而不是逐利,更不是为了做大、做强、做高、做精,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大。
真正健康中国的打造,仅仅靠医疗是不行的,如何让医疗机构承担一定的预防保健功能,如何让预防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的融合,来弥合裂痕,这也是改革的应有之意。既要破除既得利益对改革的干扰,又要分清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把政府该负责的负责好,把该市场发挥活力的交给市场。
对于分级诊疗体系,黄教授认为,分级诊疗体系建成之时即医改成功之日。构建分级诊疗新的就医秩序,或者说分级诊疗作为一个制度,这是改革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求,要在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现在一系列的弊端,根源之一是就医格局不合理,所以真正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它是‘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想要真正构建分级诊疗,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最后,黄教授对于高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基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智慧开拓/不忘精髓,创新弘扬“赤脚医生”精神,黄教授表示:赤脚医生在全世界医疗卫生服务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经验被WHO吸收,进入了著名的《阿拉木图宣言》,此乃对我国赤脚医生历史的世界公认!
二、勇于担当、立足当下,开创健康中国新境界,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新时代卫生事业的核心要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三、共创价值强基固本,推进健康中国,利人利己,掌控不确定环境下的健康管理,共创共享健康人生。
林祖炎
中日跨国合资公司副总经理
《数字化转型环境下的组织变革研究》
林博士认为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数字化转型成为每个企业必须实施的企业战略。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数字化转型,林博士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
1. 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公司运行的效率提高;
2. 组织运营的数字化:敏捷对应和战略决策;
3. 商业模式的数字化:价值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庞 文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助理教授
《探索社会型组织在健康中国基础建设中的作⽤》
庞博士表示健康中国基础建设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之⼀,本次分享旨在探索社会型组织在其中的作⽤,实践和挑战,以及社会型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下管理的启⽰,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和⽬标、健康中国基础建设的定义和范围、基础建设的关键领域和优先任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庞博士认为:健康中国的发展需要新的医疗保健⽅法,我们需要注重预防保健、个性化医疗和创新技术。通过建⽴强⼤的医疗保健体系,我们可以确保每个公⺠在其整个⽣命期间都能获得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庞博士以公星社区、荷护为例,认为社会型组织在健康中国基础建设中将发挥多元和融合的作⽤,对于未来,庞博士总结了七个字“正⼼、正念、振东⽅”。
最后,庞博士用“贵以⾝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诗作为寄语送给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