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8日,由UCMT承办的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2-系列分论坛第一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为主题,邀请数十家高校的商学院教授、全国管理学界同仁进行相关的主题分享,从学界视角出发,共同探讨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变革与创新。
本次分论坛由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组委会主席、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方华院长致开幕辞。作为专题分享,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的三位教授就“数字化创新、决策与实践”话题展开了各自的演讲,随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分别就“乌卡(VUCA)时代的管理创新与实践”、“数智化与企业创新”、“不确定环境应对”主题进行了分享。
01
首先,王方华院长向莅临本届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参加分论坛分享的高校代表和承办单位UCMT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王方华 院长
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组委会 主席
原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长
上海管理科学学会 名誉理事长
王院长表示,在2018年,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做出了团结长三角各个商学院,创建海派管理的决定,因为我们发现管理学发展到现在,尤其是中国的管理,正走在一条创建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上,对此,我们选了四个关键词,分别是:“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最开放”。
2019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上海管理科学论坛,邀请了丹娜 ·左哈尔女士,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各大商学院的院长,来共同探讨未来的管理技术变革。至此,上海管理科学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
而今年恰逢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7周年,我们在祝贺的同时,与大家一起探讨创新的思想和前沿的管理。
02
论坛回顾
当前,世界格局纷繁复杂,全球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致使全球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互联网、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商学院办学模式被颠覆和重塑。
本场论坛聚焦全球商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形势与新使命,站在全球顶级商学院的视角下,为中国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数字化时代创造和引领新思想、新理念、新变革。
以下是分论坛的主要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
数字化创新、决策与实践
郑欢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 教授、系主任
《零售的数字化进阶之路》
郑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目前的数字化战略,《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
郑教授同时表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零售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零售企业应该如何探索数字化转型落地,如何更好的去管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零售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
随着疫情以及市场环境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不确定性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希望能够做更好的预测,但企业更应该考虑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将决策和预测有效的关联。当企业拥有了数字化工具后,如何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是企业主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鹏翥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新系 教授
《大数据驱动创新导航研究进展》
张教授通过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进展、结论与展望五大板块讲解了《大数据驱动创新导航研究进展》。
张教授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十四五”规划提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市场环境来看,灵活多变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企业研发创新主要面临以下两大难题:
研发活动需要外部信息支持:挖掘创新点、评估可行性、选择研发方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效率低下:互联网提供的公开数据多为非结构化,难以直接进行有效分析;海量数据快速积累,无法快速从大量数据中进行相关信息提取;
企业研发创新的创新信息获取方法路径从数据-信息-知识的链路进行组织,可以为创新导航仪的开发提供方法技术基础,在实际研发场景下,该方法路径可为企业快速准确获取创新过程中所需信息提供解决方案,提高研发团队在研发创新决策的效率,本研究以智能手环研发为例进行实验,拓宽了创新决策支持理论在智慧健康领域的应用。
李楠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副教授
《不确定性下的决策与领导力》
李教授表示今天的分享主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决策与资产定价》密切相关。
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其实有三大原则: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目前的环境中,不确定性跟风险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不确定性指的是面对的结果是未知的,概率分布也是未知的,风险则是指结果是未知的,但概率分布是已知而且确定的。经过100多年的经济学家和决策科学家的研究,我们会发现风险跟不确定性的区别,然后去研究我们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所应有的最优决策原则,对管理和金融决策是很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在最差的可能性下面去做最好的决策,这叫做稳健决策原则,我通过研究美国家族企业的决策发现,我们需要利用信息优势,去把不确定性的范围缩小,这样就可以做到稳健且精准的决策。
最后,为什么稳健且精准的决策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不去利用信息优势,盲目的去考虑各种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带来过度保守的决策,而过度保守也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保证政策的确定性,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带给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乌卡(VUCA)时代的管理创新与实践
董晓松 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碳排放》
董教授首先介绍了碳排放的现状,截止2020年,世界碳排放总量为322.8亿吨,全球变暖而导致了海洋气候变化无常,自然性灾难频发。
自2006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碳排放国家,中国的农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17%,且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15%和92.47%,是中国最大的甲烷排放产业。
通过数据研究,董教授作出以下几个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产业一体化,对于发展状态不同地区,缩小区域数字化差距,促进传统农业活动向绿色高效生产方式转型。
第二,构建全方位数字化网格,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积,促进农业技术发展进步。从需求端来说,数字普惠金融能深入到传统金融难以覆盖的乡村地区,解决农户因资金短缺而造成更换设备的滞后问题;从供应商考虑,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企业资金链供应紧张,提升研发型企业的积极性。
第三,改革教学教育体系,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可接受能力,提升农村地区数字化程度,培养金融固碳的“主人翁意识”,从生产源头上实现降碳减排的目标。
叶欣梁 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副院长、教授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叶教授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支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次报告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探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路径。
通过数据分析,叶教授总结了以下三点研究结论:
1.两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速逐渐减小,两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有缩小趋势,空间上均呈现东—中—东北—西逐级递减的格局,和空间集聚错位的不协调发展特征;
2.两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多数省市协调等级仍为濒临失调型,空间上正向相关性在增强,但空间集聚错位的不协调发展特征仍显著,东西差距表现最为明显;
3.各省市耦合协调演化路径呈现差异化特征,迁移路径主要集中在Ⅰ区和Ⅱ区,东部地区有往Ⅲ区外延的明显趋势,其地区省市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最大。
最后,叶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Ⅰ区省市,一方面要加大设施建设、资金人才支持等支撑性资源,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需求触发机制,联合促使耦合协调中数字经济发展维度出现正向跃迁。
对于Ⅲ区省市,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赋予传统旅游业新动能,助推旅游结构调整和改善旅游业发展,实现耦合协调状态的正向跃迁;
李含伟 教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中国式管理创新与数字经济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教授表示中国共享单车在英国成功运营,这是非常珍稀的中国式管理成功输出到西方的典范。
李教授对案例的研究完全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在英国成功运营的因子及其因果关系路径,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观测整个鸟类”的方式,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四维”和“五为”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即在内容、连接、平台、价值观四个维度下的内容为本、连接为翼、平台为核、以核为贵、以公为引“五为”理论范式。
最后,李教授展望未来,认为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海外并获得成功,中国在输出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向世界输出成功的中国式管理模式。未来有了更多的研究案例,相信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更加深入和多维。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数智化与企业创新
樊重俊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信管系主任、教授、博导
《数智化与业务模式创新》
樊教授从数字经济下业务(制造)模式创新的意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模式解读、元宇宙与工业元宇宙三个方面为大家解读如何进行数智化与业务模式创新。
樊教授认为在大型企业方面,我国数字经济与美国相比差距仍比较显著。大国之争,在制造,制造业数智化是国家战略。
樊教授以三一重工为例,详解了如何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了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同时实现了对制造资源跟踪,生产过程监控,计划、物流、质量集成化管控下的均衡化混流生产。
最后,樊教授以目前最火的ChatGPT为例,并表示ChatGPT现阶段博而不精,工业壁垒较高,场景需求纷繁复杂,海量工业数据价值挖掘难度大。ChatGPT要想接入工业,工业模型的配置很重要,因为这将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工业模型如何训练、如何配置才更合理,如何获得更多样化的真实数据给模型充分的滋养。工业ChatGPT如果要真正应用到工业场景中,还需要进行深度模型改造和持续优化,提供更加专业的工业知识,让AI生成的答案与问题相关性更强、更准确。
何建佳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导
《我国产业互联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何教授从四个方面讲解了我国产业互联的发展趋势,分别是产业互联的勃兴、挑战、初探与前沿重点。
何教授认为:之前企业都是试图在供应链的某一环节上回归核心能力,深耕到底,而现在,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支付手段的发展,已经变得愈发不可能。相反,企业借助这些新兴技术与支付手段,开始互相渗透,频繁跨界,全供应链整合,并将其升级为“产业互联网”。
同时,何教授也指出产业互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打造强大引擎。一方面,它能构建出健康的产业生态,从而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其打造的强大产业同盟也能不断增强话语权,从而抢占价值链的高点。
最后,何教授展望了产业互联网前沿重点研究的三大方向,分别是:动力机制问题、军民融合问题、共同富裕问题。
朱小栋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信管系 党支部书记
《数智化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朱教授在本次分论坛中,围绕《数智化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的主题进行了分享。
数智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等来提高业务流程和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数智化具有改善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更加高效的运营和管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优势。
朱教授认为,在数智化的背景下,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信息安全方向上的事件,主要是由于存在意识问题、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针对一些优秀典型企业成功经验分析,这些企业主要具备6大优点:
1.技术手段到位,网络隔离有效
2.重视安全管理,考核安全绩效
3.安全措施齐全,日常运维有效
4.安全意识较高,应急执行力强
5.自建研究团队,正确预判形势
6.没有侥幸心理,问题一查到底
基于对近年来数智化大环境和微盟删库事件以及一些其他优秀典型企业案例的分析,朱教授对企业和政府在在信息安全管理上提出了多点策略和建议。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上,朱教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法)
2.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
3.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
4.推进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5.加大新技术网络安全研究力度
6.提升网络安全产业整体实力
7.加快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健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接下来,朱教授就政府和企业如何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发表看法。整个体系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两大板块,以应急响应办公室/小组组成的协调中心为核心串联整个体系。在内部协调板块,由技术专家组、顾问组和公共舆论/市场公关组共同组成的机构/企业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领导小组作为决策中心,其中技术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顾问组提供策略指导,公共舆论/市场公关组负责新闻发布。
除此之外,通信设施保障组、数据灾备保障组、基础设施保障组和网络保障组共同负责提供IT技术支撑。政府机构、业务关联方、供应商、专业安全服务作为外部协调,所有板块由应急响应办公室/小组组成的协调中心统一协调,确保出现相关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予以响应。
耿秀丽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教授、博导
《数智化与服务型制造》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耿秀丽教授在本次分论坛中,围绕《数智化与服务型制造》的主题进行了分享。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耿教授表示,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
服务型制造较好地融合了生产性服务和制造服务化,成为中国制造转型的主要模式之一。发展服务型制造有助于化解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于构建强大而有韧性的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制造的关系,耿教授表示,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重塑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为服务业制造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将最终形成面向应用场景的、围绕产业链条的服务型制造产业生态。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不确定环境应对
最后,浙江工业大学的三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不确定环境应对》的主题分享。
程聪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健行特聘教授
《技术连续并购与企业并购绩效》
浙江工业大学程聪教授表示在信息数字化时代,技术并购仍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参与数字创新,取得竞争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工业时代的传统企业也越来越倾向于收购那些依赖数字技术的企业以实现快速的数字化转型。
程教授认为跨国并购仍是我国企业寻求资源、效率、市场和战略资产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还鲜有文献基于数字经济的背景探讨企业的并购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尝试通过获取数字技术来维持竞争优势,广泛采用普遍采取连续并购的方式。
程教授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数字产业和非数字产业的技术连续并购模式有很大区别,数字立业的技术连续并购与传统非数字产业的技术连续并购相比,效率更高,且带来更高的并购绩效。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频繁的并购是因为通过数字并购获取数字能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计划的连续并购,而数字技术的自有属性也允许企业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并购。
特别是对技术并购来说,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更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程聪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并购,企业更应该采取外部学习+内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吴宝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副院长、教授
《实质性响应或印象管理?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责任的合规战略》
浙江工业大学吴宝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环保意识提升,许多公司更加重视环境表现,希望通过打造负责任的绿色发展形象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一些企业借助形象公关或社会责任报告宣扬其环保绿色理念,实际上却采取各种粉饰其自身“环境业绩”的漂绿行为。
而家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实现全球环境保护目标至关重要。家族企业应对策略的选择似乎是对 SEW 追求和家族企业成本效益权衡的结果。
现如今,企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当前行为与日益增加的环境责任之间日益显著的差距,二是资源不足与遵守环境法规责任增加之间持续紧张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兴市场的家族企业如何应对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应该实质性响应,还是印象管理?
吴教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家族企业应更仔细地安排其合规战略;实质性响应和印象管理都应被视为应对可持续责任的工具。
第二,小型家族企业应根据制度因素(如公众压力水平和政商关系) 使用合规策略。
第三,地方政府应强调建立更好的制度体系。在新兴市场,制度体系是动态的,家族企业应该关注制度体系的变化,并在动态环境中采取适当的合规策略。
郭元源 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副教授
《本地龙头企业如何主导平台化》
郭元源教授认为企业更多会以一种爆款的形式进行发展,而这种爆款的形式,需要依靠龙头企业主导,龙头企业作为一个锚或者稳定器,中小企业围绕在龙头企业周边,共同形成块状的爆款形式进行发展。那企业应该如何更好更平稳的建立这样的平台,并且让中小企业靠拢过来?
郭教授表示,改革开放 40 年来,地域分布广阔、发展特色鲜明、产业结构多元化的以“块状经济”为主要形态的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可以说在浙江的大地上,因地制宜的制造模式创造了一个个乡、镇、市的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与繁荣。
从前,块状经济从传统中萌发,在改革中发展,在成长中转型,从传统中升级。现在,中国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极,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并且国家战略关键思想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龙头企业牵引推动集群式产业升级。
因此,以本地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以大促小”,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组织载体,加速产业融合创造新生产力,以实现集群跃升,是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跃升是持续发成长的必由之路。
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2-系列分论坛第一场到此圆满落幕。“上海管理科学论坛2022”是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主办,UCMT与来自国内近30家商学院(管理、经管学院)联合承办,以“最前沿、最包容、最务实、 最开放”为特色,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的中国管理科学领域的年度盛会。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霍家震系大会主席,UCMT董事长蒋悦炜系大会秘书长。
时至2022,已经是“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的第四届,前三年论坛的主题分别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技术驱动的管理变革”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模式与管理创新”。从中也不难发现,大会聚焦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显现其越加清晰的脉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将持续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上海管理科学论坛”又将洞悉并呈现何种时代的焦点,着实令人期待!
下一场分论坛即将于4月22日在上海兴国宾馆进行,届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将在此进行主题分享,期待与您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