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新一波全球化与文化自信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兴国宾馆举行,此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上海交大-甘肃公航旅“低碳路材联合研发中心”和UCMT承办。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形式举行。
UCMT 天山书院院长、世界终身教育委员会(CMA)亚洲区主席、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蒋悦炜,UCMT总督学、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贸易组织(WTO)国际贸易中心(ITC)特聘专家顾庆良以及UCMT 总督学、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贾利军出席此次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主任王宁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媒体参加会议。本次高峰论坛囊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涵盖历史、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以及党建研究等各个学科,贯通中西、文理相融与古今结合,全方位、多侧面为推进文化自信建言献策,提供思想智慧。
王宁教授
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化
论坛分为三场进行,第一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化”由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顾庆良主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韩振江评议。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全球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何成洲,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曾军,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贾利军,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邹理在此场主题中作发言演讲。
贾利军教授以《东方科研范式—基于易文化的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他分析了中国探究科学规律的分层之学和西方科研范式从原子论、到结构整体论再到有机整体论的变化。他认为,易经是东方科学,而科学是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阶段式认知,任何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都会有科学发展范式。
贾利军教授
文化自信助推科技自强自立
第二场“文化自信助推科技自强自立”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贾利军主持,王宁教授评议。科技自信助推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科技自强自立提供源泉。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共性问题,介绍了中国固废处理由过去追逐西方技术逐渐走向引领世界舞台的科技自强自立之路。
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斌,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孙大权,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仕峰,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宁,上海英科实业总工程师李志杰在本场主题做发言演讲。
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第三场“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由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曾军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沈湘平评议。本场主要集中探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文化自信。
上海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蒋悦炜,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顾庆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韩振江,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作主题发言。
蒋悦炜博士以《二次文艺复兴与全球化》为题发言,他指出如果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西方围绕着能源解决动力问题,那么第四次产业革命时期将迎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能源的范式革命。我国现今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而解锁认知科学、认知革命的钥匙就是文化自信。早在1986年钱学森就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战场”,鼓励我们树立科学自信,在保留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在价值观上形成引领世界的新文明。
顾庆良教授以“知而自强,知而自信——从经济的视角谈全球化”为题发言,他认为中国的“文化自信”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顾庆良教授
会议最后王宁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在新一波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中,无论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研究,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