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产学深融·博采众长”UCMT学术开放日·017期在上海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开放日,邀请了UCMT总督学,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顾庆良教授;UCMT总督学,UCMT智能制造管理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明教授;UCMT产业教授,UCMT-UM高级工商管理博士,精派咨询创始人&CEO,Everything DISC®认证导师,The Five Behaviors®认证导师刘云(原彰)博士;UCMT产业教授,UCMT-UCA工商管理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客座教授章津铭(章卫)博士等嘉宾,共同探讨学术,分享交流。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活动仅在线上直播间开展,学员们通过线上直播渠道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学术盛宴。UCMT学术开放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致力于为参与嘉宾和学员们营造“脑力激荡、思想碰撞”的学术氛围。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盛宴。
UCMT学术分享会
UCMT协進教育,一直秉承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学术服务,辅导在读学员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获得博士学位,助力其思想从实践走向理论,从东方走向世界,实现思想学术化,成就企业思想家。
UCMT特邀学术教授和产业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专业知识。
章津铭(章卫)博士分享
首先由UCMT产业教授章津铭博士分享了自己在论文《数证是本土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中的一些研究成果。
章博士认为,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产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 当一个经济足够数字化的时候,就可以智能化地进行决策,而这种智能化、分布式、点对点的经济决策,使得整个经济更接近于市场,而不是企业;2. 数字经济的产权是一个非常容易复制、传播,而不易确权的东西;3. 数字经济的产权具有越分享价值越大的特点,这与物理产权不同;4. 数字经济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这就要求我们在为数字经济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要一套很好的技术,既能保护这些数据的产权,又能尽量广泛地分享这些数据,而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在分享到区块链技术的时候,章博士指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库,它打破了中心化机构授信,通过数据协议、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地传输到这个区块中的所有其他节点,从而构建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验证的数据库,建立一种新的信任体系。
紧接着,章博士用一段小视频,为我们举例说明了区块链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与数字经济相结合的应用。
最后,章博士向大家展现了他的研究成果——数证。他说,“数证为数字化权益证明,可使用、可转让、可流通、可识别、防篡改、防伪造,是基于智能合约和区块链底层技术生成。数证具有多重特征和优势,也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拆分性。因为这些特征,也使得你可以将任何东西捆绑到数证上,或者用数证来表示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博物馆的蒙娜丽莎原画,或者一方和田玉的所有权。”在章博士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后,在场的其他嘉宾也都参与进来,纷纷就章博士的研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家畅所欲言,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UCMT博士研究研讨会
参加本次线上研讨会的在读博士有两位,分别是UCMT-NEOMA - DBA - 2020级在读宋怡昆同学、UCMT-UM - EDBA - 2018级在读林晨同学,他们轮流分享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和思路,分别得到了四位导师天团的点评和启发,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宋怡昆同学分享
宋怡昆同学从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案例研究、案例分析、研究结论及展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论文《中国建筑业BIM多案例实证研究——从技术创新向社会技术系统转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多案例研究对国内建筑企业如何推广国际建筑领域创新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纵观国际国内建筑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建筑行业采纳BIM创新技术并推动建筑业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在深入分析后,宋同学收集到如下现实背景:
1. 建筑业推广并普及信息技术进程缓慢,目前在全球信息化技术推进进程各行业排比中进排倒数第二位。
2. 是否采用并普及BIM技术,已成为国内建筑业能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3. 中国技术行业BIM技术的发展,缺乏理论层面的研究与学术指引。
4. 已有研究在解释BIM实施路径及多案例实证研究方面的不足。
5. 已有研究讨论BIM技术创新的多,但论述技术创新向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的少。
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宋怡昆同学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框架,以技术创新理论分析BIM,以及BIM技术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与不足,并辅以技术传播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而找到BIM落地实施的具体路径。
在研究设计部分,宋同学采用了质性研究设计与方法,并具体采用了凯瑟琳·艾森哈特的案例研究方法,采取多案例研究。所选用的案例均为业内TOP级的企业,采取面对面的访谈形式。
在宋同学做出分享后,导师们与产业教授给予肯定后做出了相应点评。
董明教授:“有几个问题我想交流一下。首先,宋同学在谈这个题目的时候,应当先给出BIM当前的困境是什么或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是什么。不管是做研究,还是选择研究方法,这些前提要素应当先陈列出来。BIM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是做什么的,又是为什么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困境,这些都应当详细地给到读者,也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研究课题背景和问题所在。”
“另外,宋同学在ppt中板书了五个案例,但是选五个案例的依据没有讲清楚。可能说你要构建一个转型的新路径,这个路径涵盖方方面面,不是一个案例所能指代的,为了覆盖所有的方面,可能需要多个案例的支撑。做研究的时候要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搞清楚要选择哪些案例、选几个案例可能是较为合适的。”
顾庆良教授:“首先,宋同学的研究与所在领域是密切相关的,你(宋同学)有做好研究的扎实专业基础。其次,研究题目看上去虽然比较宽泛,但是总体还是针对BIM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对研究题目做一个界定或者是解读。“
刘原彰博士:“从论文结构上看,论文题目口子开得非常的大,实践的性质更重。但从学术的角度看,研究领域更精准一点会更好,面面俱到容易导致研究范围过大。”
章津铭博士:“我这里想以师兄的身份来跟宋同学进行一个交流。我们读DBA,不像是Ph.D,目前还达不到对理论进行延伸的境界。我们只是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间进行实践,我认为可以由小见大,更加聚焦一点,这样写出来的论文不至于太宽泛。”
“你的研究是定性的研究,坦率地说定性研究是很难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很多定性研究也都有数据分析的成分。定性研究也不仅仅是采用案例就可以,还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话论文可能会更加有价值。”
林晨同学分享
在宋同学讲述完毕并获得点评之后,林晨同学也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她的论文《创业自我效能感、租值合法性对高技术初创企业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
林同学的论文研究,主要是基于初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资金的支撑,处于强烈需要融资,但又很难获取到融资的尴尬处境的现实背景。而由于高技术的复杂性、投资风险大等因素,导致高技术初创企业受到很强的融资约束。
林同学以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创业融资理论、融资约束ESE(创业自我效能感)和组织合法性作为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出研究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等步骤,完成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出了贡献性、创新性和局限。
导师及产业教授们在听取了林同学的分享后,对林同学的研究做出了专业点评与建议。
董明教授认为,林同学在中间变量和调节变量的选用上,可能需要再斟酌一下。其次,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上,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度量设计的太主观了,应当找一些客观的指标来衡量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最后,林同学设计了案例验证,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实证研究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统计、问卷等,已经使用统计学验证过的观点,无需再使用案例去验证。
顾教授表示:“首先,我非常欣赏你的工作态度,论文做的也非常实,考虑的也比较周全,严谨的方法以及从数据收集到结果的呈现,实际上论文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
“初创企业的失败或是成立几年后就散伙,很多时候与团队是有关系的。某些时候,一些初创企业宣传得很好,实际上却有所隐瞒。团队之间的不信任、团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基础、甚至社会目标问题都与你所研究的题目有关联,应当考虑到并讲清楚。”
章博士指出:“林同学的论文写到现在还是非常的规范,但同时也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ESE这个因子,对于自我效能认识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在风险融资中并没有把这一点突出表现出来;第二,其实投资方真正关注的是盈利水平、什么时候开始盈利、有没有税务策划,以及如何得到真正的投资回报,这些需要做一个补充。”
刘博士提出:“论文调研的对象是创业团队的成员,关于什么是创业团队的成员,给一个定义规范的定义可能会更好,比如说创始人,合伙人,还是说一些员工都可以算在内。”
导师们在充分听取了两位学员的讲述后,针对两位学员的论文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学术交流,充分帮助每一位学员,辅导其顺利完成论文。
作为一场真正高水平的研讨会,本次活动没有受制于线上交流所带来的不便,受邀嘉宾与两位学员就学术层面和产业层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跃出屏幕,最大化地给学员们带来了思维上的启迪。
UCMT学术开放日将成为系列活动,以实操性和陪伴性为立足点,依托UCMT协進教育强大的学术优势,教授、学术教练、产业教授三位一体帮助在读学员完成研究课题和论文撰写。
同时,产业教授作为毕业博士校友,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教学相长,并获得专家博导的亲身指导,实践与研究水平将不断提升与精进,成为真正的企业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