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T学术研讨——“产学深融·博采众长”学术开放日第16期

2022-08-23 18:00 UCMT教育

2022年8月20日,“产学深融·博采众长”UCMT学术开放日·016期在上海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开放日,邀请了UCMT总督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谢佩洪教授;UCMT督学,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家宝教授;UCMT产业教授,巴黎第九大学高级工商管理博士,礼德滤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裁王洋博士;UCMT产业教授,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工商管理博士,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深圳百城百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睿博士等嘉宾,共同探讨学术,分享交流。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活动仅在线上直播间开展,学员们通过线上直播渠道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学术盛宴。UCMT学术开放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致力于为参与嘉宾和学员们营造“脑力激荡、思想碰撞”的学术氛围。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盛宴。


UCMT博士研究研讨会

参加本次线上研讨会的在读博士有两位,分别是UCMT-UM - DHM - 2020级在读殷昌平同学、UCMT-UM - DHM - 2020级在读刘保慧同学,他们轮流分享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和思路,分别得到了四位导师天团的点评和启发,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殷昌平同学分享


殷昌平同学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论文《健康中国背景下药食同源农产品的重新定位》。


殷同学首先从以下五点讲述了他的研究背景。

1.抗击全球新冠疫情的结果体现的中国中医药的优势

2.“健康中国”2030国策将贯穿后疫情时代

3.俄乌战争引爆的时节,粮食安全危机凸显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性

4.“药食同源”理念在中国老百姓中根深蒂固

5.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


基于以上五点现实背景,殷同学结合自身经历及所处行业,提出了他的研究问题,并确定了研究目标。在整个研究中,殷同学选择以“药食同源”的蜂蜜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到将“药食同源”的蜂蜜的市场做得更好的途径。


在研究理论上,殷同学采用了定位理论,在定位理论中,产品概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实质、形式、延伸和形象。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都围绕着产品的形式层、延伸层和形象层展开研究,很少去研究产品的实质层。殷同学决定不采用传统的定位理论研究方式,而是深入挖掘相关产品的“功能价值”与客户的“功能效用认知”之间的关系,对定位理论进行拓展,从实质层出发,找到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占有率的方法。


除定位理论外,殷同学还选择了药食同源理论,这也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精华与传承。殷同学希望通过运用“药食同源理论”,聚焦有关农产品的“功能价值”,重点研究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消费者的“功能效用认知”。

针对殷同学的论文,导师与产业教授们给出肯定后做出了相应点评。


谢佩洪教授表示,对于中国的农产品来说,一直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有品类,无品牌”。


殷同学的研究观念里,可以只把“什么因素会影响功效认知”作为研究对象。之前所罗列的因素,可以用作问卷调查。在统计分析之后可以将之前这些因素进行降维,降维之后合并同类项重新命名,并进行梳理。


其次,谢教授也主张可以做一些深度访谈。谢教授认为,很多消费者对于产品及相关因素并不了解,甚至于一些文献也并不专业。应该同一些专家,特别是行业内的资深人士进行深度访谈,更深入地了解影响产品市场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放到调查的问卷当中,再做进一步分析。


王家宝教授则认为,这篇论文还要再理一理思路,比如,你的问题导向是什么?建立模型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了什么作用?主要研究的是功能价值还是产品定位?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建立这个模型对于后者的作用是什么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去思考。


再者,王教授觉得研究的重点还是要回到问题上来,清楚研究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两点:

一、把研究问题理清楚;

二、研究模型应当是理论的解释与补充,应当更明确模型与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把逻辑理清楚。


再谈到写论文的经验时,王洋博士有感而发,“说百遍不如看一篇,看百篇不如写一遍,写一遍就要说一遍”。意思就是说,在论文写作初期,阅读文献阶段,我们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但是想把这些想法规范到学术范畴之内,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相关行业的优秀论文;充分阅读文献并有了思路后,就要动手去写;论文完成后,要去找周围能够理解你这篇论文的人去PK,把所有的问题点暴露出来。如果这个时候能够进行一个“趟雷”的过程,那么在实际答辩的时候,通过率就大幅提高了。


同时他认为,在DBA或EDBA的论文中,是在实践中发现理论,并用理论去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这样一个循环,所以首先要搞清楚,是为企业做问题,还是为产业做问题。


王睿博士:“首先应当把一些概念定义一下。我理解的是殷同学是想以药食同源的理论,把具有中药功能这一类产品的价值提升作为研究目标。这样的话可能要先看一下前人在这方面是如何研究的。殷同学是想以药食同源理论作为佐证,来作为提升蜂蜜价值的一个框架,但又加入了定位理论,这有点难以理解。”


尽量采用前人所定义的量表,而非使用自己所总结出来的。我建议殷同学先阅读一下相应的文献,从文献中理出来一套逻辑之后,再构筑研究的框架模型,这样的话你所定义的因子就有一个来源的基础。”

   

刘保慧同学分享


在殷同学讲述完毕并获得点评之后,刘保慧同学也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她的论文《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特医食品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专门给有各种特定疾病的人群提供肠内营养的食品,不能静脉输入,亦不能声称治疗作用,只能提供营养支持。”


2016年起,特医食品才被允许注册上市。目前特医食品在市场上,面临着诸如人才缺乏、标准滞后、注册获批率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企业选择与大学、第三方科研机构合作,这样的合作行为就可以被视作一种知识协同创新。


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及自身所处行业,刘同学多种合作模式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为研究前提条件,提出了所研究的问题,确定并展开了自己论文研究的方向,并总结了创新性、贡献性以及实践意义。


刘同学在她的研究中,采用了包括开放式创新、知识协同创新、扎根理论等理论为核心理论,并向大家展示了理论构建的过程以及概念模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案例样本作为理论抽样,并重点计划、准备了深度访谈。


导师及产业教授们在听取了刘同学的分享后,对刘同学的研究做出了专业点评与建议。


王家宝教授认为,刘同学的研究问题与自身的工作相关,试图从自己实际的访谈和调研当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最终能够完成,但还需要进一步提炼。


同时,王教授表示刘同学的研究存在着几个问题。


首先是研究问题上,一般来说提到开放式创新,一定是说组织如何打开自己的边界去进行创新。而从刘同学所构建的模型当中,都在讲企业内部的问题,对于开放性研究体现的则不是特别充分。应当回头再想想,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到底是什么,DHM的研究是要去解决问题而非构建理论模型,因此还是要回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去。


其次是研究方法上,运用的是案例研究+扎根理论,即用扎根理论去进行多案例的研究,并试图去找到一些规律。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不管是只是协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还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都已经做得很充分了,这样的情况下使用扎根理论意义不大。


最后是关于变量的测量,变量测量的目的并不明确,现实意义不大。

王睿博士则表示,刘同学题目看起来有些抽象,我理解的创新绩效一般是关于组织的,但这篇文章研究的对象又是特医食品,或许应该做一个更准确的鉴定。


同时,这篇文章创新点较多的,可能需要再整理一下。在文献部分,希望刘同学对文献有一个深入的阅读和研究,进行批判性认识。


谢佩洪教授强调,论文的研究问题要明确。刘同学在模型中,提出了两个创新,但是没有明确二者之间是如何互动、如何转化的,如果想把开放式创新和其他因素加进来,那就不要让开放性创新成为一个空帽子。



导师们在充分听取了两位学员的讲述后,针对两位学员的论文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学术交流,充分帮助每一位学员,辅导其顺利完成论文。


作为一场真正高水平的研讨会,本次活动没有受制于线上交流所带来的不便,受邀嘉宾与两位学员就学术层面和产业层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跃出屏幕,最大化地给学员们带来了思维上的启迪。



UCMT学术开放日将成为系列活动,以实操性和陪伴性为立足点,依托UCMT协進教育强大的学术优势,教授、学术教练、产业教授三位一体帮助在读学员完成研究课题和论文撰写。


同时,产业教授作为毕业博士校友,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教学相长,并获得专家博导的亲身指导,实践与研究水平将不断提升与精进,成为真正的企业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