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T学术研讨——“产学深融·博采众长”学术开放日第15期

2022-08-08 14:35 UCMT教育

2022年7月16日,“产学深融·博采众长”UCMT学术开放日·015期在上海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开放日,邀请了UCMT总督学,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顾庆良教授;UCMT督学,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科学学院博士贾利军教授;UCMT产业教授,UCMT-UM工商管理博士,国华能源(唐山)总经理崔哲博士;UCMT产业教授,UCMT-UCA工商管理博士,大型跨国汽车品牌制造高管刘师博士等嘉宾,共同探讨学术,分享交流。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活动仅在线上直播间开展,学员们通过线上直播渠道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学术盛宴。UCMT学术开放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致力于为参与嘉宾和学员们营造“脑力激荡、思想碰撞”的学术氛围。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盛宴。


UCMT学术分享会


UCMT协進教育,一直秉承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学术服务,辅导在读学员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获得博士学位,助力其思想从实践走向理论,从东方走向世界,实现思想学术化,成就企业思想家。


UCMT特邀学术教授和产业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专业知识。


刘师博士分享


首先由UCMT产业教授刘师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论文《智能制造下的汽车制造业组织效率研究》的一些经历、经验和感受。

刘师博士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在研究方法上,刘博士运用了问卷数据调查法、文献参考研究法、案例实证研究法三大方法。对行业内的5家汽车制造业开展调查、分析和研究,收获了785份调查,并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知晓了组织效率提升的关键变量。


在谈到文献研究方法时,刘博士表示,非常推荐初学者利用文献参考研究法研究文献,但是要注意一点,当我们进行文献研究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文献,此时我们要学会识别“明月与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论文中混入了一两篇误导性文献的话,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术研究造成很大影响。


UCMT博士研究研讨会


参加本次线上研讨会的在读博士有两位,分别是UCMT-UM - EDBA - 2020级在读吴舒琳同学、UCMT-NEOMA - DBA - 2018级在读刘冰华同学,他们轮流分享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和思路,分别得到了四位导师天团的点评和启发,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吴舒琳同学分享


吴舒琳同学从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她的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小地产企业商业生态圈研究》。


吴同学表示,很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章,更多的是从农业、旅游业方面切入,对于所研究的“农业+”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相关的研究很少,所以我们想做这方面的研究。


在谈到论文所能做出的贡献时,她说,我们以乡村旅游地各利益主体为切入点,对乡村旅游地产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农业、林业、体育业、酒店业、餐饮业、康养业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打破了以前单一的研究角度。


“此篇论文采用了扎根理论,遵循扎根理论的程序化步骤,进行各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研以及访谈,并整理访谈结果,形成文章编码,最终形成各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包括他们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我的研究模型。”吴同学回答。

针对吴同学的论文,导师与产业教授们给出肯定后做出了相应点评。


顾庆良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研究问题也比较清楚。关于乡村振兴,或者发展新兴旅游业,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但是有些点可以再作改进。第一点是在写乡村规划或者是旅游方案的时候,注意不要用一些过于政治化的语言来表述或支持某些观点。第二点是研究方法上没有必要用扎根理论,扎根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后实证主义,它是证伪的,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不承认那些已有的理论。最后,我觉得在逻辑上可能还要再梳理一下。”


贾利军教授:“我们做论文,总体上有两种方法,即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吴舒琳同学所做的研究案例,是质性研究。西方的质性研究,源于其量化研究走到了穷途末路,真正意义上的质性研究其实是中国人做的,中国人从文明开始就有质性研究。所以,我建议吴同学,要充分借鉴西方的质性研究范式,但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质性研究的思想要领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指导当中。这样你的论文就不仅仅是一个中规中矩的DBA论文,而是有了自己的学术创新;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付诸于实践。”


刘师博士表示,首先,我们需要不耻下问,因为很多时候教授的点评以及课程会比较学术,此时我们要多问老师,或者寻找同学的帮助;其次,在构建论文框架的时候,可以多从文献中找每个利益的关系体;最后,案例研究可以抛开扎根理论,直接从案例研究入手,研究法国的乡村,因为法方的导师,可能对案例并不是很感兴趣,更感兴趣的是其背后的逻辑。


崔哲博士:“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方面的因素,这个政策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变量,我们可以从国内外去参考此变量。我觉得吴同学可以基于变量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论文,往学术方面去进行探讨,最终找到中小企业商业地产发展的一个根本点,这也是未来发展不断完善的一点。”

 

刘冰华同学分享


在吴同学讲述完毕并获得点评之后,刘冰华同学也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她的论文《目标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绩效影响机制研究》。


刘同学表示,社会通常被分为政府、商业、非盈利三个部门。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公众服务的组织。与商业部门相比,非营利组织由于资源受限,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因此,非营利组织比商业组织,更要讲究低成本运作和高效能产出。


基于自身所处行业以及上述现实背景,她确定了自己论文的研究题目,在这篇论文中,她采用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模型,即以经济、效率和效能为核心的3E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并设计了问卷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结合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案例研究,刘同学在论文中对非营利组织目标管理提出以下运用建议:

1.制定清晰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

2.注意目标管理方式的讲究运用

3.内在激励为主,外在激励为辅,两者结合运用


在总结研究结果后,刘同学也总结了研究展望及局限性。导师及产业教授们在听取了刘同学的分享后,对刘同学的研究做出了专业点评与建议。


顾教授表示,第一,刘同学在介绍自己的研究时用时过长,这样的时长在答辩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不仅是时间的问题,实际上答辩者应当非常清晰地说出自己研究的实质。作为博士生,不要觉得自己什么理论都应该懂,然后把众多理论堆砌在论文中,这是一个误区,一定要避免。第二,很多同学在论文中,把文献综述作为研究方法,这实际上是错误的。


此外,顾教授补充道:“在现有的数据当中,你(刘同学)还可以多做一些总结。比如把不同组织的不同目标管理模式,或者过去的目标管理模式、现在的目标管理模式区别开,把它们的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变化等填充到论文里,就是一些贡献。”


贾教授认为,无论是公益性组织还是商业性组织,任何一种组织都会有目标管理。刘同学想表述的实际上是公益性组织和商业性组织的目标管理内涵不同。在此基础上,建议刘同学把题目改为:公益性组织的目标管理的特异性研究或者说差异性研究。如果沿用原来的题目可能造成误差,影响答辩成绩。


刘师博士则表示,刘同学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研究视角之外的角度,比如法方教授所关注的点。


崔哲博士认为,刘同学参考了大量文献,这对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论文的题目上,应该再聚焦一下,包括论文所提到的教育相关方面的点,可以进一步提炼、聚焦。



导师们在充分听取了两位学员的讲述后,针对两位学员的论文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学术交流,充分帮助每一位学员,辅导其顺利完成论文。


作为一场真正高水平的研讨会,本次活动没有受制于线上交流所带来的不便,受邀嘉宾与两位学员就学术层面和产业层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跃出屏幕,最大化地给学员们带来了思维上的启迪。



UCMT学术开放日将成为系列活动,以实操性和陪伴性为立足点,依托UCMT协進教育强大的学术优势,教授、学术教练、产业教授三位一体帮助在读学员完成研究课题和论文撰写。


同时,产业教授作为毕业博士校友,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教学相长,并获得专家博导的亲身指导,实践与研究水平将不断提升与精进,成为真正的企业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