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T学术研讨——“产学深融·博采众长”学术开放日第13期

2022-08-08 14:38 UCMT教育



2022年5月21日,“产学深融·博采众长”UCMT学术开放日·013期在上海顺利举行。

本次学术开放日,邀请了UCMT总督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丁宁教授;UCMT督学,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科学学院博士贾利军教授;UCMT产业教授,UCMT-UCA工商管理博士,中央党校经济学研究生,华领医药(B-02552)集团副总裁洪涤博士;UCMT产业教授,UCMT-UM工商管理博士,CEO INNOVOSOLAR GERMANY GMBH崔哲博士等嘉宾,共同探讨学术,分享交流。由于疫情原因,本次活动仅在线上直播间开展,有需要的学员们通过线上直播渠道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见证了这场学术盛宴。UCMT学术开放日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致力于为参与嘉宾和学员们营造“脑力激荡、思想碰撞”的学术氛围。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盛宴。


UCMT学术分享会


UCMT协進教育,一直秉承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学术服务,辅导在读学员独立完成论文写作,获得博士学位,助力其思想从实践走向理论,从东方走向世界,实现思想学术化,成就企业思想家。


UCMT特邀学术教授和产业教授为学员们讲解专业知识。


崔哲博士分享


首先由UCMT产业教授崔哲博士结合自身所在行业,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论文《基于ANT理论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的创新研究》的一些经验。

崔博士的论文是以“ANT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基础理论的描述型单案例研究方法,她通过案例研究反映所有行动者在“创新科技”通行点所建立的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创新科技”视角看,各相关者主体与其“利益赋予”所形成的正向作用关系以及通过转译和征召抢占、排除其他异质型行动者,并将异议转换成利益共同体的能力,使系统维持稳定的生态关系。


2.以TOPNPA为核心行动者的不良资产处置生态系统,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过程和利益分配以及国有行动者通过利益赋予体现行动者与生态系统的价值,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个成功的不良资产生态系统主要看是否将行动者诉求转换价值。


并且通过对TOPNP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标准化进行假设,得出“创新科技”是行动者之间的价值主张转换强制通行点,是利益分配的重要通行点,保证不良资产生态系统的利益分配和持续发展。在分享完自己的论文后,崔哲博士借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分享了她在论文创作过程中的心得。我的研究是以自身熟悉的领域来进行实践的。在创作初期,更加注重文献阅读;在中期,形成论文的框架部分;后期就有思路进行论文创作了。

以上是崔哲博士带给大家的分享,崔博士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论文研究要与工作相结合,论文研究基于工作,所作出的成果又能反馈于工作。


UCMT博士研究研讨会


参加本次线上研讨会的在读博士有两位,分别是UCMT-UM - EDBA - 2018级在读张乐同学、UCMT-UM - EDBA - 2017级在读杨洋同学,他们轮流分享了自己的论文选题和思路,分别得到了四位导师天团的点评和启发,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张乐同学分享


张乐同学从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框架、研究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论文《基于营销者创造内容,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绿地酒店旅游集团为例》。


社交媒体平台对于中国各个行业来说,尚未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商业化手段或领域,张同学的论文题目与研究主要聚焦于社交媒体平台。


近年来,大量的文献主要针对社交媒体及其不同类型平台、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社交媒体营销效果等领域的概念,机制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为推动社交媒体营销在当下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但是,张同学通过对不同文献整理归纳,认为现阶段仍有以下领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研究集中在基于用户和用户创造内容UGC视角,商品/服务提供企业视角,和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视角;

2.大量研究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讨论,品牌传播策略,客户忠诚,主流社交媒体系统功能优化以及流量提升问题;

3.大部分案例聚焦于快消品行业,和公共传播领域。


基于上述背景以及现存问题,他最终敲定了论文研究方向,并针对中国酒店行业,从营销者创造内容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发现和分析企业营销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过程中对最终传播效果起到重要影响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


在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了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价值共创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多个著名理论来支撑研究及论文的创作。在研究设计上,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来完成。采用了单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绿地酒店旅游集团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分析。

在张同学做出分享后,导师们与产业教授给出肯定后做出了相应点评。


丁宁教授:“以企业案例作为研究是DBA项目推崇学员写论文的一种方式,即运用学术上的理论来解决自己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题目总方向没有问题,但是还需要再斟酌一下措辞,让题目更符合学术规范,包括一些概念的使用、题目的构造和中心的表达,可以参考一些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的经验,进行改善。


“对于理论层面,张同学不仅参考了所研究领域的论文,而且还做了大胆的尝试,学习了其他领域的论文,这也是我们所鼓励的,即不要限制自己,多做尝试。但理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再深入学习,对于理论的理解也应再精进,让理论与实践和研究更好地结合。


“在我指导学员论文过程中,发现大家比较容易疏忽论文的“最后一公里” ,学员们在产出论文结果后就觉得大功告成了,殊不知后面还有最后一公里,即要考虑结果对理论学术和实践是否有贡献。


贾利军博士表示:“标题是论文最精华、最简练的部分,这篇论文的题目有些不够精炼,包括题目中逗号之前的部分,应当再完善一下。此外,针对半结构化访谈,如何体现受访者的代表性;0.5小时的访谈时长,如何保证访谈能达到预期结果,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改进的。


洪涤博士:“张同学的研究模型实际上是一个路径,不知道在研究过程中有没有对相关路径进行一个分析;此外,营销效果以何种方式、哪些维度来体现,如何影响研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地理清之间的关系。六个命题对营销效果的影响,应该更聚焦一些。

 

杨洋同学分享


在张同学讲述完毕并获得点评之后,杨洋同学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他的论文《危机环境背景下创业导向对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杨同学的论文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两大现实背景进行的:


1、中美贸易战: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尤其是科技领域。

2、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2019年底2020年初,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的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和全球一体化等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杨同学表示,面对这样的现实背景,我们不能只看到危机,更要抓住机遇。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自2020年以来,该领域内有着非常多的机遇。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多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规范和实证相统筹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导师及产业教授们在听取了杨同学的分享后,对杨同学的研究做出了专业点评与建议。


崔博士:“建议把研究对象,运用一个逻辑关系,把研究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运用理论的形态把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


洪博士点评:“论文题目中强调了危机环境,应当在论文和研究过程中加以更充分地体现,比如加入危机环境下与没有危机环境下的对比。此外,整体的研究方向偏大,应该在创新导向上更聚焦一些。”


贾教授建议:“假设应该再精简一些,45个假设显得过于繁杂,可以尝试做到十个或八个,实际上3~5个重要的假设也已经是足够的了。”


丁教授表示:“研究的题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研究中可以针对宏观的危机和企业所面临的微观的环境着手,加以区分。”



导师们在充分听取了两位学员的讲述后,针对两位学员的论文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并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学术交流,充分帮助每一位学员,辅导其顺利完成论文。


作为一场真正高水平的研讨会,本次活动没有受制于线上交流所带来的不便,受邀嘉宾与两位学员就学术层面和产业层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跃出屏幕,最大化地给学员们带来了思维上的启迪。



UCMT学术开放日将成为系列活动,以实操性和陪伴性为立足点,依托UCMT协進教育强大的学术优势,教授、学术教练、产业教授三位一体帮助在读学员完成研究课题和论文撰写。


同时,产业教授作为毕业博士校友,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教学相长,并获得专家博导的亲身指导,实践与研究水平将不断提升与精进,成为真正的企业思想家!